2015年4月30日,黑龙江省安达市万宝山镇曙光村村民张拥军,在与政府签订的《草原转包过户合同》上落下名字。窗外,1500亩草原随风起伏,这份承包期至2045年12月30日的合同,涵盖1000亩放牧区、500亩采草场及45亩开荒地正规杠杆配资平台,还明确约定“如遇国家或政府征收,按国家法律法规合理补偿”。
此后,张拥军投入精力对部分土地进行平整与改良,彼时的他未曾预料,七年后这片承载着生态价值与个人投入的草原,会沦为占地补偿风波的核心,更让他未曾想到的是,数年后自己会因家乡另一重生态危机——化工园区污染,再次踏上实名举报之路。
展开剩余83%(图为:安达市万宝山镇人民政府与张拥军的草原转包过户合同书)
一纸告知函:契约遭撕毁,草原变工地
2022年8月15日,万宝山镇政府工作人员带着《告知函》找到张拥军,告知一家经市里精细化工园区招商引资的企业,要在草原上建设风光储氢氨醇项目,要求他无条件配合,不得提及补偿,更不能阻碍施工。此时,承包合同仅履行七年,镇政府便意图单方面解除这份长达三十年的约定。
同年深秋,张拥军眼睁睁看着推土机碾过金黄的牧草,曾经水草丰美的草原,一步步沦为建筑工地。而政府给出的补偿方案更让他难以接受:拟占用600多亩草原,仅退还剩余年限承包费、补偿地上物及一年经营损失。张拥军前往国土部门查询后发现,自己承包的草原已被变更为建设用地,但整个过程中,他未见到任何土地转用批文、征地公告或补偿方案,也从未与政府签订补偿协议——这场关乎1500亩草原生态与承包权益的“占地”,从一开始就缺失了合法程序的支撑,更无视了草原作为生态屏障的重要价值。
(图为:通知张拥军的告知函)
实名举报:从草原生态到化工污染,八年坚守只为家园
2025年,张拥军的实名举报不再局限于草原承包维权,更将矛头对准了让曙光村百姓苦不堪言的安达市万宝山化工园区污染问题。事实上,早在2024年7月,他便首次对该园区的污染情况进行实名举报,信息披露后引发公众热议,监管部门随即要求园区启动全面休整。但一年多过去,休整不仅未达标,污染反而从空气蔓延至地下水与耕地,成为村民生存的新威胁。
草原生态的不可逆摧毁与化工污染的双重夹击
在2025年3月提交的举报材料中,张拥军将草原生态破坏与化工园区污染并列为核心诉求。一方面,他以草原现状对比照片、施工影像等证据,揭露风光储氢氨醇项目对600多亩草原的破坏:原生牧草群落被推土机彻底摧毁,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丧失,区域生物多样性锐减,且占地范围已从600亩增至近700亩,新增区域仍在无序施工。
另一方面,他更带着村民整理的完整证据链,控诉化工园区“休整流于形式”的污染顽疾。据证据显示,园区偷排的工业废水渗透地下,导致曙光村井水浑浊发臭、无法使用;曾经肥沃的耕地因土壤污染,作物要么长势萎靡、根茎腐烂,要么直接无法出苗,往年丰收地块如今大幅减产甚至绝收,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中“禁止向农用地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污水”的规定。同时,园区刺鼻气味在“休整”期间从未消散,生产高峰与夜间尤为浓烈,村民不敢开窗,老人、小孩及敏感人群频繁出现咳嗽、头晕等不适,多次反映却无果,就此张拥军再无希望,2025年8月21号再次实名举报化工厂污染问题。
(图为:化工园区部分庄稼受损状况)
土地性质违规变更与污染整改滞后的双重质疑
举报材料中,张拥军既质疑草原变建设用地的合法性——未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无省级以上专项批文,属于“未批先变”“未评先建”,突破地方生态敏感区保护红线;也直指化工园区整改的敷衍:从2024年7月首次举报至今,虽有整改要求出台,但环保治理措施未见落地,污染状况未根本改善。他提交的证据链涵盖不同时段的气味现场视频、受污染地下水与农作物照片、村民口述影响的音视频,以及此前举报的受理回执与部门整改承诺文件,清晰佐证园区整改滞后、污染持续的事实。
官方回应的生态漠视与维权对峙
针对草原维权与污染举报,安达市相关部门的回应均显避重就轻。2025年8月21日,安达市经济开发区管委及万宝山镇人民政府对草原维权出台处理意见,近千字文件对生态破坏与化工污染只字未提,仅聚焦补偿争议,称“该处草原为国有草原,承包人仅能获得地上附着物、当年收益及改良投入补偿”,按每亩324.90元计算,600多亩草原仅补偿不到20万元。
张拥军无法认同这一方案:“草原的生态价值、耕地的污染损失,难道都不算账?只谈承包费,无视我们的生存与家园,这是对百姓的不负责任!”他坚持双重诉求:草原补偿需按区片综合地价(每平方米52元,折合每亩约3.4万元)执行,化工园区需彻底落实环保整改,还村民清新空气、洁净水源与肥沃耕地。这种诉求背后,是对生态保护、权益保障与生存安全的三重坚守,更折射出地方在发展中对民生与环境的双重漠视。
迟到的公告与未决的污染:维权之路仍在继续
《征收土地补偿安置公告》作为草原征地法定文件,张拥军两年多索要无果,直至2025年北极海新闻临近发稿时才拿到,其上“按黑龙江省规定的区片地价执行”的内容,成为草原维权的关键支撑。但化工园区污染的解决仍无明确进展,村民们期待此次举报能推动监管部门拿出实招,督促园区彻底整改。
更让张拥军揪心的是,草原占地仍在扩大,化工污染持续侵蚀家园,双重生态危机下,他的维权之路早已超越个人权益,成为守护家乡生态与百姓生存的抗争。
律师观点:程序违法与生态侵害叠加,需双重追责与整改
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王惠律师针对此案明确指出:
1. 案涉《草原转包过户合同》中“按国家法规合理补偿”的约定合法有效,万宝山镇政府应恪守契约;其征地未公示补偿安置公告、无合法转用批文,补偿方案与市政府公告冲突,违反“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原则。
2. 镇政府每亩3.4万元与324.9元的补偿差距,及企业已足额缴纳补偿款的事实,涉嫌违反《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禁止侵占、截留征地补偿款”的规定;草原新增占地未补正程序,加重行政违法与生态损害。
3. 化工园区长期污染且整改不力,违反《土壤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多项法规,监管部门未履行监管职责,需对园区及相关部门依法追责,督促彻底整改。
张拥军的八年困局,是一个普通村民与生态破坏、权益侵害、污染威胁的长期对抗。从草原到耕地,从补偿到污染正规杠杆配资平台,他的每一次举报,都是为了守护赖以生存的家园。如今,草原维权有了公告支撑,化工污染举报仍待突破,这场关乎契约、程序、生态与民生的博弈,仍在等待一个兼顾公平、绿色与民生的最终结果。
发布于:广东省信泰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